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保护女孩:多方面收紧司法屏障

母婴育儿 2024-06-06 浏览(498) 评论(0)
- N +

2023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年)》。白皮书指出,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总数有所下降,但性侵案件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针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有所增加。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强奸、猥亵儿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36957人,同比上升20.4%。

数字背后是女童保护的严峻现实。新京报记者梳理公开案例发现,涉性侵女童犯罪正在被司法机关严厉打击。

从司法层面看,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地让“举报者”不断出现;来自互联网空的监管正在逐步斩断“淫秽空的黑手。

智米法律保护网

公开披露的案例体现了司法机关的鲜明态度。

如编造“道士”身份的周某某,以“算命”“施法消灾”等手段诱骗未成年女学生,后犯奸淫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与被害人奶奶恋爱后,马某某明知被害人不满14周岁,多次猥亵、性侵,数罪并罚最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张犯有两次通奸罪并长期猥亵继女,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据央视新闻报道,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3年5月23日,湖北省孝感市、山东省潍坊市、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对强奸未成年人的罪犯执行死刑。

经法院审理查明,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倪笃群隐瞒真实身份,通过QQ聊天选择小学或初中在校女生作为犯罪目标,以恋爱为名,采用胁迫、哄骗、利诱等手段,先后强奸6名幼女和1名未成年少女,其中长期多次强奸4人,造成2人怀孕、流产。倪笃群还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精神控制,教唆、诱骗其寻找10岁左右的留守女童实施强奸。

2017年下半年至2019年1月,王小山通过QQ聊天选择小学或初中女生作为犯罪目标,在骗取被害人信任后,胁迫、哄骗、诱骗被害人发送裸照、视频供其观看,实施“一举空淫秽行为”。后来,根据受害者的个性和反抗精神,选择一些受害者公开裸照和视频作为威胁。此外,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淫乱活动。

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孙常宝通过QQ聊天选择小学女生作为犯罪目标,胁迫、诱骗被害人发送裸照和视频供其观看,然后以公开照片和视频相威胁,邀请被害人见面并实施强奸,拍摄强奸过程,然后通过公开视频的方式胁迫被害人继续与对方发生性关系,共强奸4名幼女,猥亵3名幼女。孙曾因强奸幼女被判刑,出狱后不到一年又强奸了一名幼女。其系累犯,主观危险性较大,依法应予严惩。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负责人指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当给予特殊和优先保护。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始终坚持依法严惩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严重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性侵犯罪,对极少数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在上述三起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专门选择小学或初中女生作为侵害对象。通过QQ聊天等方式,倪笃群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不仅实施强奸,还多次“洗脑”精神控制,扭曲未成年人的“三观”;和孙先是在网上实施“隔空猥亵行为,然后选择受害人在网下实施强奸,使受害人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犯罪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罪行极其严重。

对三名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死刑,既表明了人民法院坚决依法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鲜明立场,也提醒广大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醒家长、学校和社会重视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性教育和互联网使用的引导和监督,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犯罪侵害。同时推动加强网络治理和监管,使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网络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有效防止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和防范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安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祥和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这背后是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并首次实施,没有关于性侵害和猥亵女童的具体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未成年人保护的国家级专门法律,填补了以往的立法空白。

“从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到2020年修订的近30年间,与时俱进,未成年人保护的理念、立法技术和规范内容不断完善。”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Xi解英《与时俱进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强奸罪,并对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从重处罚,为遭受非法侵害的女童提供了更严格的法律保护。

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三次修订。Xi捷英表示,2006年第一次修订时,它在权利、原则和制度建设方面都有所突破。2012年修订时,就注意了细节保护。2020年修订时,是为了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其中,2006年修订时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原则。第54条明确规定:“禁止拐骗、绑架、虐待和非法收养未成年人,禁止性侵害和性骚扰未成年人。”

这一规定为禁止对未成年人的性侵犯和性骚扰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在2020年的修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措施。”Xi·杰英在文章中写道。

2020年修法时,司法机关关注到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是未成年人司法实践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对遭受性侵害和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更应注重解决其生存权、健康权的深层次保护问题。第一,司法机关询问未成年被害人和遭受性侵暴力的证人时,应当采取同步录音录像等措施,并尽量一次性完成。如果未成年被害人和证人是女性,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询问。二是司法机关配合其他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对遭受性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援助、经济救助、心理干预、转移安置等保护措施。

强制性报告制度使“举报者”有可能

强制报告制度于2020年首次提出。当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2020年9月,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强制报告制度写入法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

一些原本难以发现的性侵案件,以及隐藏在家庭等场所的性侵案件开始被曝光。

在强制报告制度中明确指出,与未成年人行业密切接触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负有“强制报告”义务,主要包括:(1)居(村)民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校车服务提供者;托儿所和其他护理服务;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诊所等医疗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酒店、宾馆等。

2023年,江苏省泗阳县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女孩。医生通过体检发现了异常,认为很可能受到了侵害。他第一时间保留了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警方找到了藏匿在孩子身边的罪犯刘某某,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泗阳县人民检察院向医生发放奖金2000元并予以公告。

一些不履行强制报告责任的相关人员也被追究了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典型案例》提到,2021年6月7日晚,5名男子在广西桂林某酒店强奸一名未成年女子。三天后,未成年女子报警。除了对这五人判刑外,法院还调查了强制报告的责任。

案发当晚,6名涉案人员入住桂林某酒店。酒店接待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居住时,未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也未对未成年人进行询问。酒店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时,未按强制报告要求向公安机关报案,怠于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因此,该酒店也受到了相应法律的调查。2021年8月11日,桂林市公安局七星分局对涉事酒店作出罚款2万元,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的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年)》显示,经过三年的司法实践,检察机关建立了案件查办和督促问责工作机制。在办理每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他们均对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相关人员未依法履行报告责任的,通过移送线索、通报情况、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问责。202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对不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并造成严重后果的14人提起公诉和调查,发出检察建议2829份,督促行政部门追究责任1143人。2023年,检察机关通过强制报告制度发现犯罪3794件,占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5%。

一些因职责可能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群体也受到法律约束。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负有看护责任的人性侵害罪指出:“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责任的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教育部门还发布并实施了指导方针,强调对涉及猥亵和性侵未成年人的教师予以开除并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据该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采取多种措施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全方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有效预防和减少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以爱情为幌子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以及在网上和网下实施欺凌和强奸的、孙被依法判处死刑,表明了人民法院坚决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坚定立场。可以说,对于每一起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都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明确表达了“谁侵害儿童谁就必须下地狱”的鲜明态度。

斩断“猥亵空”的黑手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渠道诱骗、侵害未成年少女。这种犯罪手段隐蔽性强、危害性大,成为女童保护的新难点,也给女童保护工作带来新挑战。

《未成年人检察白皮书(2022年)》显示,“网络性侵”和“猥亵空”成为性侵的新形式。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消息,三年内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7761人。从《2021年儿童性侵案件统计报告和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年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件中,网络性侵案件有17起,近年来部分法院审理的儿童性侵案件中,近三成是被告人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结识儿童后实施的。

2023年6月1日,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发文称,“猥亵空是指行为人为了满足性刺激,以互联网为媒介,欺骗、胁迫未成年人进行“裸聊”或假借“个性交友”“招募童星”等名义发送“裸照”“裸视频”的违法犯罪行为。

新京报记者发现,2018年11月,进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第十一批指导性案例的武汉罗某案,是司法机关办理的首例“每空猥亵案”。

2017年,武汉的罗某通过网络添加一名13岁女孩为好友,随后以索要裸照相威胁,并以线下见面、开房相威胁,企图实施淫秽行为。之后,罗某在前往酒店的途中被抓获。当时法律没有相关规定,法院一度认为罗某不属于猥亵。最终,检察官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罗某的行为符合猥亵儿童罪的两个本质特征和外在表现。具体而言,罗某主观上有意通过观看女孩的照片来达到性刺激的目的,并强迫女孩按照他要求的动作和姿势拍摄。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性羞耻感,对女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法院二审最终认定罗某的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或者发送视频、照片等方式胁迫、引诱未成年人暴露私处或者实施淫秽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以强制猥亵罪或者猥亵儿童罪定罪处罚。

2024年3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件:被告人舒某每三年猥亵多名7至10岁未成年人。通过索要私密照片,辅以公开私密照片等言语威胁,未成年人受到侵害。

最终,舒某被依法认定犯猥亵儿童罪、强制猥亵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5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5年。这是自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以来,公开报道的“猥亵空”案件中最严厉的处罚。

2022年,在NPC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了关于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自2018年确立“猥亵罪”起诉原则以来,截至2022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网络“猥亵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130人。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观察到,当前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启动心理援助缺乏专业评估、未成年被害人在询问、提取生物样本、体检等全过程往往没有专业心理咨询师陪同等问题。然而,一些未成年人在遭受性侵后容易产生羞耻感和恐惧感,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导致因缺乏专业的心理评估而失去最佳救助机会。此外,持续开展心理援助的有效措施很少,对援助有效性的科学评估不全面等问题仍然存在。

“在性侵案件审理中,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援助,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恢复心理健康是应有之义。”因此,马秀珍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写道,应将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一案一心理援助”纳入国家司法救助体系。

【数论】

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强奸、猥亵儿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36957人,同比上升20.4%。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查处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14人,发出检察建议2829件,督促行政部门追责1143人。

2023年,检察机关通过强制报告制度发现犯罪3794件,占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5%。

《未成年人检察白皮书(2022年)》显示,“网络性侵”和“猥亵空”成为性侵的新形式。检察机关三年内起诉涉嫌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761人。

从《2021年儿童性侵案件统计报告和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年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件中,网络性侵案件有17起,近年来部分法院审理的儿童性侵案件中,近三成是被告人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结识儿童后实施的。

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报告透露,自2018年确立“猥亵空”原则以来,截至2022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通过互联网起诉“猥亵空”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1130人。

修订时间轴

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通过并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全国性专门法律,填补了以前的立法空。

一九九七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强奸罪,并对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从重处罚,这为遭受非法侵害的女童提供了更严格的法律保护。

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时,在权利、原则和制度建设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原则,部分条款为禁止性侵和性骚扰未成年人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在2012年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注重细节保护。

2020年

强制报告制度于2020年首次提出。当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增加了司法机关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措施,并将强制报告制度纳入法律。中国正式建立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在强制报告制度中,明确指出与未成年人行业密切接触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负有“强制报告”义务。

2021年

3月1日起生效的《刑法修正案(XI)》新增了“负有看护职责的人实施性侵犯罪”,一些因工作职责可能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群体受到该法律的约束。教育部门还发布并实施了指导方针,强调对涉及猥亵和性侵未成年人的教师应予以开除并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23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生效,其中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通过网络视频聊天、发送视频、照片等方式胁迫、引诱未成年人暴露私处或者实施淫秽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以强制猥亵罪或者猥亵儿童罪定罪处罚。

新京报记者王畅

标签: